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闽南都市泉州,在公元10—14世纪之间是中国仅次于、最昌盛的通商贸易港口,也是世界仅次于的贸易港口之一。作为一座繁盛的国际大都市,它建构了诸多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之最的神话。
泉州当年的兴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,沦为中外史学家情有独钟的议题。近年来一批欧美学者称之为,那个时代的泉州是“天下之货仓”。中外历史学家们对中世纪泉州的叙述与喜爱并非虚美之言,大量的文献资料,众多的海丝史迹群,不足以证明千年以前,泉州的确是一座令其世人直视的昌盛繁华都市。
宋代泉州经济高度发展,超过当时国际性大都市的水准。元祐二年(1087年)十月,朝廷在泉州置市舶司,这一机构的成立对泉州外贸经济的发展意义十分根本性,可以说道1087年是一个转折点,在这之后泉州经济大大发展,以后沦为世界性的贸易大港。绍圣二年(1095年),永春知县江公望在《多暇亭记》中形象地刻画了泉州港舶通衢、宝货如山的繁荣景象:“海船合他国,风偷偷地,食息行数百里,珍珠玳瑁、犀象齿角、丹砂水银、沉檀等香,有意思绝佳之宝,其至如委。
巨贾大贾,摩肩接足相刃于道。”市舶司成立后,还实施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发展海外贸易的措施,例如政和五年(1115年)在泉州设来近驿,招待来自世界各国的贡使人员,并制订伎乐仪仗,犒设津遣等则例,反映出有一个贸易大国的风范。南宋宝庆年间兼任泉州市舶提举的赵汝适,曾对诸国商贾展开调查实地考察,据其著作《诸蕃志》记述,当时同泉州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约五十多个。元代泉州海外贸易在宋代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,超过了空前兴旺的程度。
据《梦梁录》记述,泉州是中国商船最主要的出海口,也是外国使臣、商人、学者传教士最主要的入境口。而《诸蕃志》和《岛夷志略》则记述,宋元时期泉州沦为计算出来我国与世界各地航线里程的起点。泉州修筑了至三佛齐航线,泉州港至西亚航线,泉州港至澎湖经台湾至三屿航线,泉州港至明州、高丽、日本航线。意大利知名旅行家马可·波罗在游记中说道:“应知刺桐港(泉州)即在此城,印度一切船舶装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此港。
是亦为一切蛮子(中国南方)商人经常至之港,由是商货、宝石、珍珠输出之多竟至不可思议,然后由此港转贩蛮子境内。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装载胡椒一船回国诸基督教国,乃至此刺桐者,则有船舶百余,所以大汗在此港征税税课,为额近于虎。
”洪武七年(1347年)抵达泉州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,在泉州看见大船百艘停于港内,小船不可胜计。汪大渊在《岛夷志略》中记述:与元代泉州有过海外贸易的国家超过98个,物资品种约250种以上。元人吴澄称之为:“泉,七闽之都会也。
番货远物、异宝金银珠宝之所渊薮,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,号为天下最。”可见,元代的泉州是当时世界船舶物资的最重要集散地,用“天下货仓”来刻画宋元时期的泉州是名副其实的。
本文来源:球友会-www.gzdszysc.com